一、大赛背景
全国大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大赛是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的指导下,由新科技与继续教育分会联合多所高校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竞赛项目。大赛积极响应《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致力于加强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大赛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旨在激发大学生对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学习热情,增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我国数字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动力。
专业支持单位包括:南宁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南宁学院、上海建桥学院、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台州学院、厦门华夏学院、北海职业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教育技术学学会、深圳市未来教育研究院、超星。(排名不分先后)
大赛组织: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全面负责大赛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具体组成如下:
主任委员:
李陶深(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新科技与继续教育分会理事长、广西大学教授)
副主任委员:
王春枝(新科技与继续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湖北工业大学教授)
洪文兴 (新科技与继续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
乔保军 (新科技与继续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河南大学教授)
岑 岗 (新科技与继续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浙江科技学院教授)
欧启忠 (新科技与继续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南宁师范大学教授)
陈积常 (新科技与继续教育分会秘书长、南宁学院教授)
委 员:
冯慧蕾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韩道军 河南大学
胡 洁 浙江大学
胡小春 广西财经学院
毛明志 中山大学
王江晴 中南民族大学
王 宁 厦门华厦学院
王 哲 广西民族大学
汪 清 天津大学
翁 洋 四川大学
杨 莉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邹桂章 广东省计算中心
周 围 北京交通大学
陈 玲 广西教育技术学学会
办公室主任:欧启忠(兼)
二、大赛主题
大赛的主题:“数字创新,智慧未来”。
旨在引导大学生密切关注数字技术发展,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共同助力智慧校园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参赛作品分类
参赛作品分为以下两类:
1.数字资源制作类:包括多媒体课件、微课、数字化应用场景设计、生成式AI教具等。参赛者需结合创意与技术,开发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数字资源。
2.教学应用类:涵盖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实践等。参赛者应依托真实教学场景,展现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的成果与价值。
四、参赛对象
大赛面向全国高校在校学生,按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三个组别进行评选。
鼓励跨校、跨学科组队参赛,充分展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推动数字教育生态的建设与发展。
五、大赛流程
大赛包括报名、初审、决赛及颁奖四个阶段:
1. 报名阶段: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并提交作品及相关材料;
2. 初审阶段:由评审专家对作品进行初步筛选,确定入围决赛名单;
3. 决赛阶段:邀请高校权威专家对入围作品进行评审,推荐特等奖、一等奖及二等奖候选名单;
4. 颁奖阶段:组委会对推荐名单进行复核,并在大赛官网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公布获奖结果。大赛另设“优秀指导教师奖”与“优秀组织奖”。
六、历届比赛
第一届(2021年):原名“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与实践大赛”,共41所高校978件作品报名参赛。
第二届(2022年):更名“全国大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大赛”,共105所高校958件作品报名参赛。
第三届(2023年):共175所高校2571件作品报名参赛。
第四届(2024年):共168所高校2965件作品报名参赛。
七、版权声明
全国大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大赛官方网站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受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上述内容进行复制、转载、链接、抓取或其他商业或非商业使用。违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